神舟二十号需“在轨质检”排查隐患
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推迟返回任务
神舟二十号需“在轨质检”排查隐患
9月25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在舱内工作的画面。(新华社发)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究竟什么是空间微小碎片?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需要进行哪些安全排查?此次疑似撞击又会对返航产生哪些影响?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专家、《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他认为,初步判断此次撞击影响不大,但载人飞船必须坚持万无一失的安全标准,对可能的隐患必须要谨慎进行排查后,才能带着我们的航天员回家。
空间碎片的来源与应对
什么是空间碎片?科学家通常将“在地球轨道范围内,由人类活动产生而不再服务于正常任务的各类物体”定义为空间碎片,也叫作“空间垃圾”。这些碎片的大小有天壤之别,大到报废的火箭残骸、退役的人造卫星,小到螺丝、涂层碎屑,甚至航天器外部因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而脱落的油漆碎片。王亚男介绍,空间碎片本身是人类航天活动所产生的一个副产品或者说是附属物,对人类航空活动的影响比较大。空间碎片,特别是近地轨道空间碎片的不断增加,对人类航天活动正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碎片尺寸越大,对航天器的威胁程度,也会呈几何级数增加。所以,人类在空间活动中,对空间碎片的监测是比较严密的。
王亚男说,中国空间站曾经为了规避空间碎片,做过轨道的调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类防范”措施,它主动规避的对象是那些尺度比较大的碎片,比如说厘米量级或者说5毫米以上的碎片。但是对于很小的碎片,比如说毫米或者毫米以下的碎片,首先是比较难探测,另外数量众多,这样的碎片通常对航天器造成的威胁程度比较低,但是仍然不可不防。王亚男说,这次的疑似撞击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撞击后需进行安全排查
王亚男认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可能遭到了微小碎片的撞击,这是可以通过声音或数据来确认的。首先,载人飞船可能在轨听到声音,比如撞击的声音;其次,是载人飞船上的传感器也可能给出了数据;再次,由于撞击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震动,载人飞船的某些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告警。
王亚男说,确认飞船受到了微小碎片的撞击后,就要对飞船系统的完好性和功能可靠性进行排查,可以理解要对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全系统做一次“在轨的质检”,必须要确认它健康,才能让它携带航天员返回。
总体评估与返航影响
王亚男表示,载人飞船并不是“弱不禁风”,它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稳固性的组合体。但是飞船被撞击的位置如果正好在某些重要部件上,很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故障。比如说,控制系统、燃料系统、推进系统或是某些电器设备。但是无论哪个系统出了问题,都不能让“神二十”贸然向地面返航。
王亚男介绍,接下来,空间站的航天员们会比较繁忙,要对“神二十”做一次临时在轨的全面诊断。如果没有故障,就可以在稍后启程返航。如果有故障,可能就涉及到在轨维修、备件更换或对于冗余系统启用操作措施,接下来再启动返航程序。总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影响应该不大,但是对故障必须要谨慎进行排查,确保万无一失,才能带着我们的航天员回家。
(综合新华社、直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