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押中第二个“蔚来”!人大校友造电动卡车,干出全球第一
「IPO全观察」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并揭秘VC、CVC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关雎
封面图源丨Midjourney
"最强风投城市"合肥又将杀出一个重磅IPO。
日前,重卡新势力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Deepway深向”)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成为国内首家冲击港股的智能新能源重卡新势力。
成立五年间,在人大校友万钧的带领下,DeepWay深向实现了业务的跨越式增长:营收从零起步,至2024年已接近20亿元,2025年上半年更突破15亿元。公司累计交付新能源重卡约6400台,市场表现强劲。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4年销量计算,DeepWay深向在全球正向定义(指从零开始设计,非改装)新能源重卡领域位列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总部坐落于安徽合肥的DeepWay深向,其背后资本阵容强大。除百度、启明创投、联想创投、欣旺达、普华资本等知名机构和产业方之外,更吸引了安徽省、市、县三级国资的联合投资。
这一布局令人联想到合肥在蔚来项目上的成功投资,也让DeepWay深向被市场寄予厚望,成为合肥培育的下一家新能源龙头企业。
01人大校友联手百度,干出正向设计新能源重卡全球第一
诞生于2020年的DeepWay深向,被业内视为国内最早的重卡“新势力”。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万钧,生于197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后又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攻读EMBA。
万钧的职业生涯与商用车领域紧密相连。
2007年,他加入中联重科,担任副总裁兼融资租赁公司总经理。2012年,他选择自主创业,创立了商用车金融租赁公司——狮桥。狮桥逐步成长为中国卡车金融与交易服务领域的头部企业,业务覆盖车辆金融、售后服务和干线物流等多个板块。
展开全文
在深耕行业的过程中,万钧敏锐地察觉到重卡行业长期面临的挑战:燃油成本约占运营总成本的40%,人力成本也占到20%至30%。卡车司机工作强度大,运输企业却利润微薄,整个行业亟待转型升级。
2018年,百度为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在商用车场景的落地,联合阳光融汇资本向狮桥进行了10亿元的战略投资。
在与百度共同探索自动驾驶落地路径时,万钧发现传统主机厂大多采取在燃油车基础上“后装”智能系统的方式,不仅成本高,软硬件匹配效果也欠佳。相比之下,电动车的数字化底层更适配智能驾驶系统。
这让他坚信,重卡的未来必须建立在“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上。
DeepWay深向董事长兼CEO万钧,图源:DeepWay深向
基于这一判断,2020年,万钧携手百度与狮桥,共同在北京创立了DeepWay深向。
创始团队堪称豪华:联合创始人兼总工程师谭昌毓来自三一重卡,CTO田山原为百度商用车自动驾驶业务负责人,均具备深厚行业背景。
DeepWay深向自诞生起就具备“技术+场景”的双重基因。
作为百度与狮桥联合孵化的企业,它不仅接入了百度领先的商用车智能驾驶技术与算法体系,更是目前唯一获得百度“白盒授权”、享有代码级合作权限的公司。同时,狮桥覆盖全国的干线物流网络,为其提供了真实的运营场景与稳定的资金支持。
随着采购与运营补贴落地、智能驾驶政策逐步放开,重卡电动化迎来政策东风。在此背景下,港口与矿区运输、长途干线物流成为两大核心应用场景。
前者路线固定、货量集中,适合规模化、智能化运输;后者随着电池续航能力的突破,正逐步实现新能源重卡对燃油车的替代。
万钧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必须从第一天就把电动化和智能化作为核心,进行整车的正向研发。通过软硬件一体化优化,使重卡能够更高效、低成本地满足全场景、全运距的运输需求,从而系统性地解决公路货运行业的痛点。
为此,DeepWay深向制定了清晰的“两段式”发展策略:
第一步,用产品迅速打开市场。
2021年,公司推出首款正向研发的纯电重卡“深向星辰”,续航达660公里。2023年,DeepWay深向将总部落户安徽合肥。同年6月,首款车型启动规模化量产并陆续交付。
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交付509辆、3002辆和2873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自研的三电系统,图源:DeepWay深向
值得强调的是,DeepWay深向在整车架构、三电系统(电池、电力驱动及电控)、智能驾驶和车队运维平台等领域实现了全栈自研。
这不仅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持续迭代产品,也通过技术内化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毛利水平。
据灼识咨询统计,DeepWay深向的新能源重卡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较传统燃油车和“油改电”车型分别降低18.7%和4.9%,经济性优势显著。
第二步,靠智能化提升运营效率。
2025年,DeepWay深向发布了第二代产品和“深向星途”,对自研三电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截至2025年6月30日,搭载其自主开发的天玑·随行系统(专为公路货运场景设计的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重卡已交付超过2,000台。
同期,公司自主研发的天玑·雁行智能编队运输系统(IPTS)已完成核心功能开发与技术验证,正在多个运营场景开展用户适配测试。
数据显示,按2024年销量计算,DeepWay深向在全球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市场中位列第一,在全球整体新能源重卡市场中排名第十,市场份额达到2.7%。
02年入近20亿,首个海外商业落地的重卡新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DeepWay深向的营收实现了从零起步的快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2022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期间,公司营收分别为零元、4.26亿元、19.69亿元和15.0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其收入已达到2024年全年总收入的76%,增长势头显著。
从收入结构来看,公司超过99%的营收来源于新能源重卡整车销售,零部件销售占比不足1%。目前其智能货运解决方案仍处于市场拓展阶段,暂以免费模式向客户提供,尚未形成实质性收入贡献。
在盈利表现方面,公司各期毛利分别为零、180万元、980万元、2740万元及4410万元;对应毛利率分别为0.4%、0.5%、3.6%与2.9%。尽管整体毛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已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
交付数据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DeepWay深向累计交付新能源重卡约6400台,服务客户311家,当前手握待执行订单约1400台。仅2025年上半年即完成交付2873台,接近2024年全年3002台的交付规模。
在产品定价方面,其新能源重卡的建议零售价区间为47万元至70万元(含增值税),具体价格因车型配置、技术方案与功能规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图源:DeepWay深向
不过,公司目前仍处于战略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
相应期间录得亏损分别为2.67亿元、3.89亿元、6.75亿元和3.71亿元。据招股文件披露,资金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研发、生产基地扩建及销售网络建设等战略方向。
为应对成本挑战,DeepWay深向正加快推进湖州长兴三电智慧工厂的建设进度。该工厂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满足约5万台整车配套需求的三电系统核心零部件。考虑到三电系统约占整车制造成本的60%,实现自研自产将有望显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研发投入方面,2022至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2.31亿元、3.52亿元和3.65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4%。
客户集中度上,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9.99亿元,占总营收的50.7%,其中最大客户占比25.7%;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占比仍维持在51.4%。主要客户群体包括物流企业、港口运营商及电池租赁公司。
供应链方面同样呈现集中态势,2024年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达92.3%,其中最大供应商采购额22.3亿元,占比61%。核心供应商包括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整车定制合作方江淮汽车等,供应链高度集中。
从行业前景看,新能源重卡领域正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重卡销量达9.55万台,市场规模9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销量将增至70.3万台,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6亿美元。
中国市场正引领全球重卡新能源转型进程:2024年中国销量占全球88.8%,销售收入占全球71.4%。2025年9月国内渗透率已达28.9%,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提升至53.5%,年销量达54.25万台,市场规模预计达2558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36.3%和33.3%。
在此背景下,DeepWay深向制定了“出海拓展+智能化升级”的双引擎发展策略。
出海方面,公司已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阿联酋、阿曼、澳大利亚等国建立销售网络。2024年下半年,首批出口车辆已交付阿联酋数字货运平台TruKKer并投入运营,标志着DeepWay深向成为首个实现海外商业化落地的中国重卡新势力。
今年4月及9月,公司先后与新加坡合作伙伴、阿联酋经销商签署合作协议,一方面成功进入新加坡市场,另一方面将针对中东高温气候推出的“深向星辰”系列新能源重卡,单次充电续航里程突破400公里。
DeepWay深向此前曾对媒体公开表示:“2025年将成为公司海外交付的爆发之年,已成立独立的国际贸易公司,除了出口中东外,还在瞄准美国、东南亚、新西兰等地市场。”
万钧还定下出海的明确目标:“2028年海外销量占比超50%,2030年突破60%。”这一雄心源于他对技术自信与市场趋势的判断:“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深向将重塑重卡行业格局。”
智能化被公司视为另一重要增长点。
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被行业普遍认为是自动驾驶技术最具商业化潜力的领域之一。随着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软件订阅服务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
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四个方面:研发投入、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拓展、基础设施扩建(包括推进长兴三电智慧工厂建设),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03"最强风投城市"合肥投出重卡界的"蔚来"
在新能源重卡这条日渐拥挤的赛道中,传统巨头与造车新势力正展开激烈角逐。
徐工、三一等企业凭借深厚的制造底蕴稳居第一梯队,而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老牌车企也在积极转型,2024年新能源重卡销量实现超300%的同比增长,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一批新生力量正在崛起——DeepWay深向、苇渡科技、零一汽车、速豹科技等创新企业纷纷入局。
有意思的是,头部的几家新势力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安徽的重卡企业合作代工的路径。零一汽车携手奇瑞集团旗下的联合重卡,而DeepWay深向和苇渡科技则分别与江淮重卡达成战略合作。
之所以这些重卡头部新势力能将产能落户合肥,与其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7万辆,同比增长84%,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600亿元。当地已汇聚包括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在内的六大整车企业,构建了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配套再到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商用车电动化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继乘用车之后的下一片蓝海。
据合肥当地媒体报道,2021年,DeepWay深向举办首场品牌发布会后不久,就收到了合肥抛来的橄榄枝,希望公司能“关注合肥”。此后两年间,创始人万钧与合肥政府始终保持着密切沟通,每当有业务进展时,万钧都会通过微信告知合肥相关负责人。
直到2023年11月,DeepWay深向总部项目落户肥西县经开区,从与合肥市主要领导首次洽谈到正式签约,整个过程仅用了两个月时间。
为了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合肥为DeepWay深向组建了专门的服务团队,从研发人员安家落户到子女入学都提供了全方位保障。目前,DeepWay深向在合肥已组建起超500人的本地团队,涵盖研发、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落户合肥后,DeepWay深向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速。
成立五年来,DeepWay深向已完成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19.6亿元。投资方包括百度、临沂魏桥国科、启明创投、联想创投、光跃投资、建信信托、中电基金、交银国际、慕华科创、华盖资本、中安资本、大湾区基金、合肥产投、肥西产投、普华资本等知名机构、产业方及地方政府的投资。
从股权结构看,万钧及其关联主体(上海钧纬、北京成岳)与员工持股平台共同构成单一最大股东组别,合计持股约26.22%,其中万钧个人持股4.68%。百度作为战略股东持股17.28%,启明创投持有4.8%,联想创投持股2.83%。
值得关注的是,安徽本土国资在DeepWay深向的融资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在2023年,安徽省铁路基金参与出资的中安新能车基金便已完成对DeepWay深向的投资。
2024年12月,公司完成B轮融资,规模达7.5亿元,由中安资本与普华资本联合领投,建信信托继续加持,大湾区基金、合肥产投、肥西产投等机构跟投。该轮资金将重点用于支持公司在合肥地区的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研发及量产推进。
在此过程中,安徽的省、市、县三级国资实现联动参与:中安资本代表省级国资持股3.33%,合肥产投作为市级平台持股0.83%,肥西产投则代表县级资本持股0.5%。
如今,扎根合肥的DeepWay深向正在重卡领域复制"蔚来模式"。有"最强风投城市"之称的合肥,在成功投资蔚来后,有望通过DeepWay深向再收获一个重磅IPO。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