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院健康科普】秋冬季耳鼻喉疾病高发!- 医生教你科学防护

Connor 比特币中国网 2025-11-20 2 0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气温的下降,空气也变得干冷,这一季节不仅是感冒的高发期,也是耳鼻喉疾病频发的时期。鼻塞、咽干、耳闷、头晕……许多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不适。那么这些症状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为何秋冬季节更容易诱发这些疾病?又该怎么有效防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 、秋冬季常见耳鼻咽喉科疾病

1.急性咽喉炎

发病原因:

秋冬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呼吸道黏膜容易干裂,防御功能下降;再加上冷空气刺激、病毒感染、过度用嗓或烟酒刺激,容易引起咽部充血、水肿。

主要症状:

咽痛、干痒、异物感明显,严重时可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防护指南:

• 室内保持适宜湿度(建议40%-60%);

• 避免过度说话、吸烟饮酒;

• 多饮温水,可含润喉片或淡盐水漱口;

• 若高热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诊排查细菌感染。

中医特色治疗:

可采用穴位放血疗法,取少商、商阳、天容、廉泉等穴,根据辨证操作以泻热解毒、清咽利喉,能迅速减轻肿痛、清除热毒,是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中医特色方法之一。

2.过敏性鼻炎

发病原因:

秋冬季空气干燥、尘螨、霉菌、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在室内聚集,冷空气也可直接刺激鼻黏膜,诱发或加重鼻炎。

主要症状:

喷嚏频作、流清涕、鼻塞、鼻痒,有时伴随嗅觉减退。

防护指南:

•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床单被套,减少尘螨;

• 外出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

• 可用等渗盐水冲洗鼻腔,改善黏膜屏障;

展开全文

• 若症状频繁,可咨询医生进行过敏原检测并规范治疗。

中医特色治疗:

可通过中药内服调理(益气固表、温肺散寒、祛风宣通),配合皮内针疗法及针灸治疗(常取迎香、印堂、风池、合谷等穴),调和气血、疏通鼻窍,改善鼻黏膜反应性,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3.鼻窦炎

发病原因:

多由感冒或鼻炎迁延而来,秋冬季气温骤降、病毒活跃,鼻腔通气和引流受阻,细菌繁殖导致炎症扩散至鼻窦。

主要症状:

鼻塞、流脓涕、头面部胀痛、嗅觉下降。

防护指南:

• 感冒时避免“带病工作”,及时治疗;

• 保持鼻腔通畅,可配合鼻腔冲洗;

•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

• 慢性鼻窦炎患者需规律复诊,防止急性发作。色

中医特色治疗:

采用中药鼻冲洗疗法,将中药煎液经专用装置冲洗鼻腔及鼻窦开口,既能清除分泌物、改善引流,又能使药力直达病所,清热解毒、通窍祛湿,有助于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4.中耳炎

发病原因:

上呼吸道感染后,鼻咽部炎症沿咽鼓管上行至中耳,引发感染。儿童因咽鼓管短而平,更易患病。冷空气、游泳后进水、频繁擤鼻也可能诱发。

主要症状:

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严重时伴有耳流脓、发热。

防护指南:

• 感冒、鼻炎发作时切勿用力擤鼻;

• 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或游泳后注意擦干;

• 出现耳痛或听力变化,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

中医特色治疗:

采用耳穴埋豆疗法,选取听宫、翳风、肝、肾、内耳等耳穴,根据病情贴敷王不留行籽进行持续刺激,调节脏腑气血、改善中耳通气,配合必要的西药抗感染,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耳胀耳痛。

5.外耳道炎

发病原因:

秋冬季皮肤干燥、角质脱落,加之掏耳过度或不洁进水,破坏耳道屏障,引起细菌或真菌感染。

主要症状:

耳痒、疼痛、分泌物、听力下降。

防护指南:

• 避免频繁掏耳;

• 耳道湿润后可用纸巾轻擦干,不用尖锐物探入;

• 若出现疼痛或渗出,应就诊清理、外用药物治疗。

中医特色治疗:

对于外耳道炎中医可采取穴位放血疗法并结合激光照射,放血以祛瘀泄热、清除湿毒,激光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二者合用可有效减轻疼痛、缩短病程、预防复发。

二、医生建议:秋冬护耳鼻喉“四要诀”

1.要保湿:使用加湿器、勤通风、室内湿度适宜。

2.要保暖:尤其注意头颈部防寒,外出戴口罩。

3.要护嗓:避免大声喊叫、久讲久唱,多饮温水。

4.要防感冒: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

耳鼻喉是“外界气候变化的前哨”,秋冬季的干冷、灰尘和病毒最容易从这里入侵。科学防护、早期干预,才能让你的呼吸道在寒冷季节依然畅通无阻、舒适健康。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耳鼻咽喉科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耳鼻咽喉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甲医院临床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医生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科室配备国际先进诊疗设备,如耳鼻喉综合治疗台、进口听力检测系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助听器验配系统、前庭功能检查、睡眠呼吸监测仪、电子鼻咽喉镜(NBI)、频闪喉镜、鼻内窥镜、耳内窥镜及手术动力系统等。

专家介绍:刘勇刚,主任医师,科主任,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从医30余年,师从张秋航教授、龚树生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常委等。发表核心期刊文章40余篇,擅长:鼻炎、咽炎、耳鸣、眩晕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儿童耳鼻喉疾病诊疗;鼾症的综合治疗;鼻内镜微创外科及显微外科手术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撰稿:聂立聪

编辑:朱若维

排版:王文昭

审核:张丽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