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红能源软实力:投资者担心第四季度的供应短缺扩大 欧美原油期货持续上涨

Connor 火币全球站 2023-10-25 99 0

邓正红软实力表示,对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扩大减产以及页岩产量疲软导致供应短缺的预期超过了对需求的担忧,不断扩大的供应收紧支撑石油软实力价值向上绽放,周一(9月18日)国际油价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不断刷新去年11月以来的十个月最高投资原油。截至收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10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0.71美元至91.48美元,涨幅0.78%,交易区间每桶90.75~92.43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11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0.50美元至94.43美元,涨幅0.53%,交易区间每桶93.79~94.95美元。花旗成为最新一家预言今年底之前布油可能突破每桶 100 美元的主流银行。澳新银行称,四季度市场供应赤字或达200万桶/日,随后的库存减少可能令油价明年面临进一步飙升风险。

在沙特和俄罗斯宣布延长供应削减计划以后,国际油价已经连续三周上涨,有望创下去年二季度以来最大的季度涨幅投资原油。而随着市场对油市供应忧虑不断深化,更多机构开始猜测每桶100美元的油价。看涨油价的分析师认为,尽管目前原油价格徘徊在每桶90美元左右,但许多基金对原油的投资仍然不足,这为未来油价上涨创造了可能。花旗银行18日表示,由于沙特和俄罗斯原油供应削减措施延长至年底,上调了2023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油价预测。包括埃德•莫尔斯(Ed Morse)在内的花旗分析师周一写道,“地缘政治和技术交易可能会在短期内推动油价突破100美元。然而,我们继续看到市场逐步放松的前景。”雪佛龙首席执行官迈克•沃斯(Mike Wirth)认为油价将达到每桶100美元。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 AB)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师比亚内•希尔德罗普(Bjarne Schieldrop)表示:“我们极有可能看到布伦特原油现货价突破每桶100美元。但如果布伦特原油价格升至每桶110至120美元,原油产品需求可能会受到更大冲击,并且,这样的价格水平看起来太高了。”

自3月份低点以来,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累计上涨超30%投资原油。在消费飙升至创纪录水平之际,沙特和俄罗斯的减产措施稳步收紧了供应。这令库存不断消耗,并迫使炼油厂抢购原油,以生产足够的合适类型燃料。虽然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近日表示,“欧佩克+”不以具体价格为目标,而是努力保持原油市场稳定,改善全球能源安全。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在卡尔加里举行的世界石油大会上的一次讨论中表示:“积极主动、先发制人和预防措施——这三个词说明了我们如何应对来自多个方向的不确定性。”在会议间隙,他声称,将每月审查产量计划,直到我们看到市场紧缩的真实数据后再做出进一步决定。在同一场会议上,沙特能源巨头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表示,下半年原油日需求将达到创纪录的1.03~1.04亿桶。他还表示,石油使用量将很快达到峰值的预测已被证明是不现实的,过早淘汰化石燃料是危险的。

油价突破每桶90美元之后,拜登政府方面动作频频,不管是拜登还是财政部长耶伦均表示将关注汽油价格问题,总体而言油价走高推升通胀对拜登选举连任不利,美国政府仍旧意图打压油价,但当前美国调控油价的手段已经有限,与伊朗的抽屉协议已经达成并遭到共和党的强烈反对,由于伊朗石油日出口已经达到150万桶以上,即便是全面放开制裁,伊朗石油日出口增长空间也就在100万桶左右,且浮仓已经去化至低位投资原油。解除委内瑞拉制裁也是其中的手段之一,但委内瑞拉重油生产设施老化严重,需要国际石油公司重返一段时间后产量才会缓慢提升,当前美国能在短期内打压油价的可能仍旧是重新抛储,但考虑到当前美国战略储备已经降至3.5亿桶,进一步抛储将会面临能源安全的问题,且未来也需要战储回购,美国想要调控油价将面临较高的成本。

展开全文

【作者简介】邓正红,中国软实力之父,创立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建立企业软实力理论和软实力指数工具,开创能源软实力和低碳软实力,第一个对软实力系统量化与价值评价,拥有基于企业、城市、国家之软实力指数与软实力价值评估计算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独家发布企业(世界软实力500强、中国上市公司软实力100强)、城市(中国内地城市和地区软实力排序、中国国家高新区软实力排序)和国家(全球软实力100强)三大软实力排行榜,国家电网《企业软实力丛书(核心价值、核心模式、核心实力)》总策划及撰稿人投资原油。18个月前精准预言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参与国家能源局页岩油发展研究,为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页岩油发展思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出版《页岩战略:美联储在行动》《页岩战略Ⅱ:非常规变革》《页岩战略Ⅲ国家石油(突围低油价困局、减产联盟在行动、产油国地缘风险、原油史诗级崩盘)》《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巧实力:竞争环境下的聪明策略》《再造美国:美国核心利益产业的秘密重塑与软性扩张》《大国互联:上市与较量》《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绿公司:低碳商机操作指南》等著作。

评论